丿玩网logo
您当前位置:丿玩网 > 资讯攻略 > 游戏问答

中国最强大脑排名(《最强大脑》一作答就是十年)

提问时间:2023-03-19 18:27:11

浏览691

推荐答案
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

作者adminadmin
认证用户


《最强大脑》,十年了。


「我在《最强大脑》服务了十年,从比较年轻到头发斑白,年华老去,但我依然无怨无悔」,复旦大学副教授,同时也是《最强大脑》十年主持人蒋昌建说,「感慨万千,有些人从小学生变成大学生,他们有知识的储备,更有科学的思维,既有当下时代的青年风貌,也是未来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」。



是的,十年——


《最强大脑》主持人蒋昌建从47岁到57岁;

《最强大脑》选手杨英豪从初见节目的小学生,到初次登台的中学生,到再次返场的大学生......



一个节目,多少人生。《最强大脑》的十年,何尝不是每一个你我的十年?



上篇:十年之路


《最强大脑》,究竟走过怎样的十年呢?


第一年,横空出世。


时间回到2014年1月3日,《最强大脑》第一季一炮而红,总决赛创下2.74%的超高收视率和10.42%的超高收视份额。


它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综艺物种。人们惊讶,综艺还能这么做。


如此之大的热度之下,「脑力竞技综艺」却十年仍是冷门题材,别说没有被超越,甚至没有被复制。它,成为江苏卫视独步江湖的王牌IP之一。



第二年,创造巅峰。


2015年,借着巨大热度,第二季的《最强大脑》更加雄心勃勃。


它打破了中国观众认知中道具的样子,打开了国产综艺关于道具的想象力,创造了一个「最强道具」的新时代——127个蜂巢组成的蜂巢迷宫、真人扮演的铜人茶馆、规模庞大的赛车场......


而这,也成为多少人那一年的年度记忆之一。


第三年,年轻探路。


时间来到第三季的2016年,这一年,《最强大脑》继续让科学在年轻人中流行。


节目在微博官方发布「青春征集令」,用青春为科学站台,也向年轻人传播科学的重要性。


这一年是伏笔,奠定了两年后,《最强大脑》史上最大转型。


第四年,人机大战。


2016-2017年,「人机大战」成为全球热议话题,这一年,《最强大脑》也以自己的行动,加入了这场全球议题。


人工智能机器人「小度」作为特殊参赛选手,与人类的「最强大脑」现场展开三场人机大战,不只是与中国顶级脑力选手对战,还与世界脑力选手对抗,决出2017年全球脑王。


第五年,青春革新。


《最强大脑》的定位,在2018年,发生了自我颠覆式的变化——


大型脑力竞技真人秀。


它变得更青春、更年轻,在全国高校、世界顶级学府、高智商俱乐部等中,寻找14-26岁的脑力少年、青春大脑。


第六年,大众流行。


2019年,神秘的《最强大脑》主动破冰了自己的神秘感。


作为普通观众,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节目中的选手脑回路神乎其神,只有惊叹,只能高山仰止。


但是,这季开始,《最强大脑》首次把选手备战的场景和交流讨论的环节呈现在大众面前,让观众们理解「大神们」的策略、跟得上「大神们」的脑回路。


第七年,圈层战场。


2020年,第七季的《最强大脑》主动打破以往惯例,让选手们自行挑选「集结区」或者「强者区」,形成「圈层压力战场」。


它对「最强大脑」的定义,有了新的理解:


不只是纯个体化、真空态下的「最强大脑」,而是置于社会化下的、博弈状态下的「最强大脑」。显然,后者,才是更符合人类这种社会化生存的物种的「最强大脑」。


第八年,脑力天梯。


2021年,这一季的《最强大脑》,首开「脑力天梯榜」。


每轮比赛,选手根据挑战结果得到或扣除相应积分,并按照当前累积积分更新榜单。整季不定期进行锁榜,每次锁榜,累积积分排名末位的选手淘汰。全部赛段结束,依然占据天梯榜前六席的选手,共同角逐本季「脑王」奖杯。


第九年,升维大脑。


在原本的「六维能力」考核框架外,首次引入「三度思维」,对应着决策广度、认知高度、思想深度的三个高阶思维,形成对「最强大脑」考察的九维立体评价模型。


第九年、第九季,九维大脑,既是巧合的偶然,也是发展的必然。


第十年,脑王争霸。


诸神归位。


水哥王昱珩归回归,时隔5年再度登台——


2015年第二季一战成名,人称「水哥」;2016年第三季成为「中国队长」;2017年第四季参与「人机大战」;2018年第五季成为「水之队队长」;2023年第十季,阔别五年,重出江湖。



三大脑王,重回战场——


第五季、第七季脑王杨易;第八季脑王朱辉宇;第九季脑王白宇鹏。

他们将与新手与返场选手,角逐含金量最高的「十周年脑王奖杯」。



十年赓续,十年进化,概括而言,就是两个脉络——


一个脉络,是向着更流行化而进化。


对应的,就是《最强大脑》那句经典的口号:「让科学流行起来」


从第三季的「年轻探路」,到第五季的「青春革新」,再到第六季的「打破神坛」,让更多年轻人能够参与进来,让更多普通人能够理解内在,这些革新的内在逻辑,都是「让科学流行起来」。


另一个脉络,是向着更高难度进化。


对应的,则是《最强大脑》另一句经典的口号:「中国的最强大脑在哪里?」


从一季又一季地搜罗全国选出一众顶尖脑力选手,形成了第四季的「名人堂」,开启了第八季的「脑力天梯榜」,组成了第十季的「脑王战队」,它的逻辑内核,是去寻找中国的最强大脑,再一次一次地去冲击它、挑战它、打破它。



所以,第七季的「圈层战场」还是第九季的「九维大脑」或者第十季的「脑王争霸」,都是为了用赛制、用规则,加高脑力挑战的难度、激发人类脑力的潜能。


一代要比一代强,树立了脑王,不是封神的,而是要去超越的。


下篇:十年之果


那么,十年之后,它完成了「让科学流行起来」的愿景吗?


1号倾向认为,已然上路,还在路上。


站在十年之际回望,在第十季时,已然看到了开出了一些花,结出了一些果。


第一个果,是从「台下」到「台上」的。


比如这一季最小的选手,陈帝霖,今年十岁,他的生命是与《最强大脑》共同成长的,早慧的他,生命体验之中一直就有《最强大脑》的陪伴、参与,而他也在今年初登《最强大脑》舞台,就是想要「跟节目一起过十岁生日」。



这样的选手,不只是在第十年,而是在每一年,都会出现。很多选手,都是在小时候看着《最强大脑》长大,心中埋藏着参加《最强大脑》梦想的种子,而埋藏着这样种子的少年们,会更爱智、会更崇尚科学、会更重视脑力培养,终于等他们准备好了,舞台也为他们准备好了。


第七季选手娄云皓说,「十年前,第一季播出深深震撼了我。多年后我也登上舞台,转眼三年过去了,我步入了古老的牛津大学,这里是往季很多选手曾经就读或者正在就读的地方」。


而第二个果,则是从「台上」到「台下」的。


走下《最强大脑》的舞台,不是结束,而是开始,他们带着《最强大脑》的经历与财富,山川奔赴、桃李天下,找到各自的舞台。


第九季的选手薛丰利,入职了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创新研究院;

第八季的选手孙叶芃,打破了亚洲魔方记录;

第七季的选手娄云皓,步入了古老的牛津大学;

第六季的选手郎佳子彧,接棒了非遗北京面人郎的第三代传人;

第五季的选手孙勇,成为了东京大学博士一年级学生;

......



郎佳子彧说,「最强大脑给我成长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」;

孙勇说,「最强大脑成为我非常重要的信心和力量源泉」;

苏泽河说,「与其说是节目陪着我们长大,不如说是我们一起成长」。


《最强大脑》,是中国脑力人才的一个摇篮,一个人生推进器。


第三个果,「尚智」。


如果没有《最强大脑》,恐怕这些脑力选手,至今仍是另一个世界的人。


看看第十季选手们的简历——


尹嘉晖,北京大学,第32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;

龚世棋,北京大学,第32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;

付铁寒,北京大学,第27届中国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;

程泽瑞,清华大学,第30届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精英赛金牌;

......



他们原本只在较小圈层的知识竞赛之中华山论剑,但是,《最强大脑》则是把华山之巅搬到了平原之上,通过可视化的道具、通过可读解的规则、通过可破解的幕后揭秘,让这些脑力选手们的智力天赋拆解成大众视听语言。


这个工作,是打破了精英化,铺展为大众化的「尚智教育」。


第四个果,「多元」。

十年之中,在没有第二档国民综艺,能够那么多元的卷入各个领域的协作——

它再定义了什么是主持人,不只是播音员,而是有智慧、有学识、能慷慨陈词的学者;

它再定义了什么是节目组,不只有综艺人,还有科学团队,合作大学包括了北京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......还有业界团队,比如第四季的人机大战,背后是吴恩达、高亮、林元庆等科学大佬组成的百度机器人团队;

它再定义了什么是嘉宾团,不只有艺人,还可以有军事界的张召忠,体育界的刘国梁,企业界的俞敏洪......

甚至,这个多元,不只是对国内各个领域开放的多元,还是面对世界舞台开放的多元。

十年,《最强大脑》舞台上迎来过15个国家的顶级脑力选手,迎来过屡创世界纪录的脑力王者,也迎来过诺贝尔获奖者的顶级科学家,在一次一次交锋中,探索人类脑力边界。



结语


就像第十季第一期文案中所说——


「在中国古代,十是数字达到极点的标志;

在毕达哥拉斯数理体系中,十是全体和创造的象征;

十寓意着至高统一,是最高的准则。

在所有文明中,十进制近乎占据了所有,十进制,逢十进一,个位数归零。」



对于走到第十季的《最强大脑》,来到了「逢十进一,个位归零」的新起点。


我们无法预料,未来的它,还会有多少次「逢十进一,个位归零」的新起点。


但是,毫无疑问的是,不管多久回望,在中国综艺史上,定然有它的一席之地。


(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《传媒1号》)



0

其他回答

  • 相关问答
  • 热门攻略